截至2024年,全球又陆续发现了多个大型油气藏,再加上几家大型油气企业最近的动作,行业热点从绿色能源又折回了化石能源,引发了又一波油气勘探和开采的热潮,而且深层采油的记录被不断打破。然而,美国在2025年4月颁布的关税政策抑制了增长的热度。
作者:James Chater
展望
2025年4月之前, 国际能源组织(IEA)始终预测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将会从2024年的840千桶/日增长到2025年的103.8百万桶/日1。但是这一预测被美国2025年4月颁布的贸易关税完全否定,因为它促使了油价直线下降,并导致全球贸易前景变得难以预测。就在同一月内,国际能源组织将2025年的预测数据下调至730千桶/日2。该组织承认,石油市场注定会面临一场“起伏跌宕”,所有的预测都不可避免地存在太多不确定性。当然,市场需求并未减少,只是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实际上在这个地缘政治日趋紧张的时代,尽管气候危机不断升级,绿色能源并不会在短期内取代化石能。像BP这样的大型油气企业甚至在削减对绿色能源的投资,转而回归固有的核心业务。石油的产量和消耗量仍在增长,尽管绿色能源的产量也在快速攀升,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可再生能源的产能尽管也在迅猛增长,但对于化石能源的需求也始终在上升。当然了,主要的需求是来自石油化工企业,而非电力行业。
向更深处钻探
对于超深开采项目的投资在飞速增长,部分原因是机器人和AI技术的发展。在南美和非洲,开采深度的记录被不断刷新(表1)。

在哥伦比亚海域,一座深度创造了海平面下3900米记录的油井已经获得了批文。凭借在20,000磅/平方英寸压力下工作的最新钻井技术,雪佛龙(Chevron)打算将墨西哥湾Anchor项目的技术水准,提升到新的高度。Anchor项目的油藏最深处距海平面10,400米。Anchor浮式生产装置已于2024年投产,目前的油井深度大约为1,524米。道达尔(Total)在纳米比亚钻出了3,109米深的油井(Nara IX和MangettiIX)。中国正在建立专门的机构,从事超深油气藏勘探和非传统资源的开采。
上游
就美国而言,关税的影响力可能会被特朗普总统近期颁布的“大而美法案”抵消掉。该法案削减了可再生能源的税收优惠力度,同时又取消了针对化石能源开采的限制。墨西哥湾的油气产量一路上升:Anchor项目于2024年8月投产,根据截至2024年9月12日的数据,预计之后两年内将有12座新油田投产3。在南美洲,除了哥伦比亚深水项目之外,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计划在Hammerhead——公司在圭亚那海域的第七个项目——钻30座油井。但是,油价的下跌导致了页岩油钻井平台数量的削减。油价始终徘徊在70美元以下 ,意味着页岩油几乎没有利润。
非洲也是海油开采的热点地区。新近的大新闻是利比亚恢复了石油生产,并于2011年内战之后首次进行了勘探项目招标。BP和壳牌(Shell)都已经和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签署了协议。BP将会勘探和开发Sarir和Messla油田;壳牌正在和埃尼集团(Eni)合作进行天然气勘探。加纳的产量也在上升,其中的主力是Tullow Oil、Kosmos Energy和埃尼集团等企业。在阿尔及利亚,埃尼集团和Sonatrach同意共同在Zemoul El Kbar地区勘探和开采石油。埃及政府和壳牌、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和埃及Cheiron Energy公司签署了协议。在象牙海岸,埃尼集团为Baleine深水油气田三期项目规划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设施,可能于2025年年中获得批文。
你知道吗?
- 位于加勒比海的小国圭亚那仅有791,000人口,但却是人均拥有油藏最多的国家之一。将来,这个国家会成为第四大海油生产国,位列卡塔尔、美国、墨西哥和挪威之前。如果管理得当,石油将会使这个贫穷的国家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 南极洲最近发现了油藏,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被打开一样。这个冻结的大陆无法实施商业化勘探。那里的储量据说是沙特阿拉伯已知石油储量的两倍,位于Weddell海域,英国对该区域拥有“领土利益”。
- 美国暗示自己有可能会脱离国际能源组织(IEA),但一切都未经证实。
下游
石油化工行业对于石油和天然气的需求一直在升温,尤其是在炼油厂新建、扩建项目不断上马的情况下。项目最活跃的地区是亚洲和非洲。印度目前是炼油厂建设项目最多的国家,自2023年7月以来全球总共有81个项目,印度占了45%4。瓦迪纳尔(Vadinar)、帕尼帕特(Panipat)、帕拉迪普(Paradip)和古吉拉特(Gujarat)这四座炼油厂都实现了产能扩大。在蒙古国,Mongol炼油厂项目进入了总承包阶段,预计2026年试运行。自2025年6月起,中国的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和中化集团都提高了产量。
非洲的产能也在猛增。尼日利亚的Dangote炼油厂提高了从巴西和赤道几内亚的进口量。安哥拉洛比托市的一个炼油和加氢裂化项目签署了工程总承包合同,预计2026或27年竣工。在英国,有三个涉及绿色能源转型的项目正在推进中:Neste Porvoo(芬兰)和Shell Pernis(荷兰)正在整合化学品回收、电解器、碳捕捉和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可再生能源装置;苏格兰的Grangemouth炼油厂已经被关停并等待政府支持的“柳树计划(Project Willow,一个关于经济转型的宏大计划)”的实施,从而将生物燃料和氢纳入生产范围。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CCUS或CCU)
随着碳排放的代价不断增高,气候紧急状态日益严重,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成本效益也就越来越高。2024年,雪佛龙、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和道达尔能源公司启动了北极光项目(Northern Lights)——全球首个对各行业开放的二氧化碳运输和封存项目,位于挪威海域。同年6月,上述三家公司位于美国德克萨斯州近海的Bayou Bend碳捕集、利用和封存项目破土动工。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在英国另有两个项目在进行中:Northern Endurance Partnership项目和Net Zero Teesside Power项目。它们都位于英格兰蒂赛德地区(Teeside),是英国最早的两个碳捕捉和封存项目。日本石油和天然气勘探公司Inpex宣布,其合资公司Bonaparte CCS Assessment已经获得了澳大利亚政府授予的“重大项目”地位。


IT和AI
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都在不断突破各种技术瓶颈,这使深水油气项目有机会进一步提高成本效益。雪佛龙在Anchor项目中实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勘探评估的水平,有助于更精准地发现油气藏。该技术名为“扩展全波形反演(extended FWI)”,能提供更加清晰的地震波成像,或者说是地层剖面图像,是由雪佛龙和微软共同开发。首先让声波穿越各个地层,然后反射回地表并生成地层的三维图像。这种成像原理和医疗用的超声波成像相似,但是覆盖面积远大于后者。未来,人工智能将会助力全波形反演技术,从而缩短成像时间并提高成像质量。分析软件提供商Seeq公司在和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合作时,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优化生产管理,提高能源效益。Seeq公司所采用的人工智能平台,擅于开发利用各种长期未得到充分利用的数据资源,从而优化运营和盈利能力。

材料
近年来随着深水油气藏开采活动日益频繁,双相钢和超级双相钢的应用也不断增长,因为更高的工作压力和温度,迫使设备采用更强悍的制造材料。瑞典合瑞迈公司(Alleima,当时仍然属于山特维克(Sandvik))开发了SAFTM 2507,并且很快成为了海底脐带缆管路所青睐的材质。2024年,公司又开发了SAFTM 3007,给脐带缆管路又增加了一种材质选项。后者具有同样优异的性能,而且屈服强度更高,焊接更容易。由于降低了壁厚,它的搬运和安装也更容易一些。
合瑞迈公司5年前推出的Sanicro 35很受炼油厂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替代镍基合金,价格很有竞争力。它可以制造换热器无缝管,用于化工厂、炼油厂和生物炼油厂。由于对铵盐具有卓越的耐腐蚀性能,最近美国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某炼油厂决定,用它作为七座原油蒸馏塔空冷器的制造材料。
在油气市场一派火热景象衬托下, 瓦卢瑞克公司(Vallourec)赢得了不少订单(给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提供管道;和中海油、中石油签订了关于伊拉克项目石油专用管材的合同。)新日铁/住友集团(Nippon Steel/Sumitomo)获得了挪威国家石油公司Equinor的石油专用管材订单,西班牙吐巴塞克斯(Tubacex)获得了巴西国家石油公司的管材订单。英国Oliver Twinsafe公司将超级双相钢阀门产品,交付给了位于北海的壳牌公司Jackdaw平台。石油专用管材备受关注,带动了不锈钢材质管子、管材和阀门产品的市场需求,尤其是软奥氏体钢。
参考资料
1 https://www.iea.org/reports/oil-marketreport-march-2025.
2 https://www.iea.org/reports/oil-marketreport-april-2025.
3 https://jpt.spe.org/eia-new-projects-poisedto-add-231-000-bd-to-us-gulf-of-mexicooutput-by-2025?utm_source=chatgpt.com, citing the US Energy InformationAdministration.
4 https://www.globaldata.com/media/oil-gas/india-dominateupcoming-crude-oil-refiner yprojects-asia-2027-revealsglobaldata/?utm_·source=chatgp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