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虹
————

        自2012年加入天津市环科院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彭工一直从事VOC(挥发性有机物)方面的研究工作;2013年开始承担天津市泄漏检测与修复试点及配套标准与规范的研究和技术咨询工作。
        天津市是全国首个推出VOCs地方综合排放标准的城市,而在平时的工作中,彭工接触最多的是石化、化工、工业涂装和包装印刷行业企业。这些年来随着各地地标以及国标的出台和修订,对于未来标准的发展方向,彭工认为:“标准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精准治污和精细化管控是现阶段的管理方向。纳入泄漏检测的密封点范围在扩大,比如VOCs废气排气管路和含VOCs污水管道等,密封点的泄漏控制措施也要求也越来越精细化,比如国家对泄漏检测与修复技术指南的征求意见稿中,增加了检测频次的灵活性,高频泄漏点可以加大检测频次,对于不经常泄漏点在合理的范围内降低检测频次。另外,以天津市为例,随着本地企业的产业形式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标准也势必会根据管理要求进行调整。最明显的趋势之一应是精细化管控,持续对泄漏检测与修复的过程开展核查,加严对泄漏率的要求等等。”
对企业的建议

        企业的泄漏检测工作通常以两种方式进行,一种是由企业自身团队完成,另一种则是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完成。对于这两种方式,彭工依据过往经验分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企业独立完成,则需不断完善企业本身的培训机制及管理考核机制,因为只有加强自身管理才能控制住检测人员的工作素质;对于具体的工作则需尤其关注建档是否完善,检测质量是否过关,维修是否到位这三点。”而对于将泄漏检测工作委托于第三方公司的模式,彭工担忧:“首先,目前第三方检测市场呈开放状态,选择虽多但水平却良莠不齐。因此,检测单位本身的诚信性与专业性至关重要。同时,对于用户企业本身来说,更需要提升自身管理人员的素质,明确泄漏检测与修复的实施标准,能够有效配合第三方检测单位把档案建好,并且在断,对于导致泄漏的原因把控分析,方能使问题的源头明确并得到有效解决,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而不是仅仅将收报告视为工作的完结,企业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把控能力。”
        无论对于哪一种模式,彭工更建议企业内部能够增设LDAR专管人员,熟悉法规标准,能够对检测标准有所识别,为公司提供合理化建议。

案例分享

        长期与石化企业打交道,辗转于各企业现场,彭工与我们分享了正反两个较为典型的案例。彭工表示:“一般从平台调数据或与管理层沟通的过程中能发现企业的管理重视程度,但很难暴露实质性问题,然而与现场检测人员的沟通结果则不然,这主要源于现场人员对技术认知的不足。”彭工曾经在对某小型石化企业检测的过程中发现,其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对于第三方提供的数据十分茫然,基本不了解情况,单纯认为检测就是第三方单位的工作。然而,经详细的数据比对,漏洞频出,不仅建档数据显示两个距离较远的点位,走路过去需要几分钟,实际检测时间差距仅为十几秒,甚至修复时间显示早于检测时间,存在严重的造假情况。彭工说:“实际上,企业面对核查出问题也十分措手不及,通常所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更换第三方合作单位。但如果企业仍对泄漏检测技术关键点认识不足,这类问题依旧会再度发生。”
        “另有一家较为规范的大型石化企业,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问题,主要是因延迟修复而未及时上报点位,在提交时误传了旧的版本。后经查证是专职管理人员请假导致没能更新最新的版本。然而,得力于平素到位的管理,以及企业对人员和内部流转的规范把控,问题很快得到了处理与解决,并未产生恶劣影响。”对此,彭工总结道:“企业自身规范的同时,实际上也对第三方单位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
        彭工发现,石化企业泄漏多出现在动密封处,如泵、泄压装置,调节阀等活动频次较高的部位,包括周期性泄漏、工作性泄漏、异常泄漏等情况。因此,针对阀门的泄漏检测频率相对较高。尤其针对一些老旧设备,更需要加强监测,检测频次与维护策略。

前一篇文章巴斯夫将参与中国绿色电力交易试点 为长三角地区最大的购买方
下一篇文章江苏石油建成投运7个光伏发电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