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虹
————
新旧动能转换背景下的新型铸造企业
艾坦姆合金(山东)有限公司是由济宁能源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企)旗下山东盛源控股有限公司、艾坦姆流体控制技术(山东)有限公司和钛兴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三家公司共同出资在济宁设立的国有控股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端精密金属材料科技企业。实际上,艾坦姆合金的诞生不仅是实力和能力的结合,更主要是在时代背景与行业需求变化中应运而生的产物。郏总表示:“如今,‘资源短缺’是全人类社会都在面临或应居安思危的重要问题,为限制高能耗、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国家提出企业的转型升级,即新旧动能转换。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铸造业首当其中,使得我们有机会与济宁能源携手,结合各自优势,以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进行产业链规划,成立了艾坦姆合金公司。致力于探寻一条以奋斗者为本、科技为先,聚焦客户痛点,提供有竞争力的铸造解决方案和服务,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的新型铸造企业发展之路。”
2021年是艾坦姆合金的主体建设年,在与发改委,工信厅,环保厅,山东省铸造协会四家单位沟通了三个月之后,最终推动项目落地,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产能置换计算方法,同年完成项目规划和主要设备招标。在满足有关标准与规范的前提下,艾坦姆合金完成了从荒地建设到设备调试,最终做到了六个月砂铸投产,十个月精铸投产;并于 2021年6月份,进入砂铸试产阶段,截止到2022年6月份,已达产;精铸于2022年2月份进行投产,预计在9月底实现整个生产满负荷。1年建设,6个月完成认证,1年时间达产,这在中国铸造行业里是绝无仅有的。如今的艾坦姆合金为全球工业提供高精度、高复杂度、高性能关键部件一站式铸造服务,整体运营良好——这不仅得益于稳定而充足的资金保障,更是整个合金团队专业性与经验的体现。
谈及艾坦姆合金团队,公司坚持“一流人才做一流的事”。与很多以商务起家的铸造企业不同,总经理郏洋洋本身便毕业于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并且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始终专注于服务流体工业的铸造领域,曾参与项目开发,产品开发,国内外销售,市场开发,公司运营,战略规划,合成自动化,智能化工厂等等。因此,他重视“以人为本”,在全球范围内引进行业顶尖人才,并积极展开人才合作;同时,重视复合型人才,不拘泥于技术方面,蓄力以人才构建全方位优势。
艾坦姆合金一期规划了43亩地,投入3.6个亿,实际产能(精密铸造+砂型铸造)可达7484吨。该阶段的发力重点在流体工业,尤其是泵阀仪表领域;主要材料集中在不锈钢,马氏体不锈钢,奥氏体不锈钢,双相钢与超级奥氏体。发展前期,艾坦姆合金与股东之一的艾坦姆流体通力合作完成产品导入,已为以高端控制阀为核心产品的艾坦姆流体开发了300余件产品,并还将在今年开发1200款模具。2022年下半年,艾坦姆计划启动二期建设,规划为170亩地,产能(精密铸造+砂型铸造)超3万吨,其中精铸约为8600吨。二期投资10个亿,材料重点拓展高温合金领域,包括钛和镍基合金,同时专注于复合材料,应用领域集中在流体工业、汽车产业、能源动力,航空航天和医疗;场景将涉及高温、抗菌等。 因此在二期规划中,艾坦姆合金还将引入新材料液态模锻、复合材料3D打印技术等,增强材料的寿命和应用性能。通过艾坦姆合金的前两期规划不难看出,企业以从传统制造型企业转型成为新兴的材料企业为发展目标。郏总表示:“我们的发展路径有两条,其一是在传统赛道上,通过自动化等创新技术将质量、交期、效率做到最优。其二则是通过新材料的研发来实现整个公司的利润拉升,塑造品牌价值。我们希望将企业变成一个真正意义上靠创新技术来解决需求的科技企业。”
自动化+智能化:重新定义铸造行业竞争力
“自动化”对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至关重要。但是阀门铸造产业的自动化始终存在一定难度:阀门属于多品种小批量,对于柔性的要求很高,但在一个自动化单元里既要求柔性又要求效率,这是互相矛盾的。因此,艾坦姆合金在这方面进行了商业选择,通过选品,将传统离散的铸造思维进行转换。郏总进一步向我们介绍道:“以往国内的铸造企业,尤其是精铸,经营思维较为离散,导致产业效率停滞不前。事实上这种商业模式价格虽高,但带给客户的价值,乃至公司本身的利润并不可观,最为致命的一点是资金周转要求极高,因此在这一层面即使引入自动化,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铸造行业所面临的问题。根据我们的策略,一旦谋定一个方向,则是完全不同的结果呈现。通过自动化将人的干预程度降到最低,将安全性、稳定性与效率最大程度地提高,这是实实在在的进步,于供需双方都可以体现。”基于此,艾坦姆合金敢为人先,率先探索并建成了阀门铸造产线的全流程自动化工厂,引入自动试蜡机、循环抛丸、自动热处理系统、自动清洗、自动制壳、自动浇铸、自动酸洗,基本实现了全流程自动化。近两年受疫情影响,行业普遍呈疲软之势,而艾坦姆合金却能够逆势增长,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自动化和新的“短流程”商业模式的引入——从球阀入手,将定制品变为标准品,从质量到效率再到成本与交期,做到极致。
影响铸造业的另一个痛点是“ 管理”,很多铸造厂都曾面临“加强现场管理”的诉求,这实际上也是铸造厂最大的难题。以精铸为例,一方面它是长链条且涉及人员众多,另一方面传统的ERP管理只能到任务端而无法触及控制端,为精准管理造成很多阻塞。更为重要的是,要真正实现自动化,也必须打通内部信息流,朝着智能化铸造厂的方向发展。因此,艾坦姆合金引入ERP搭载MES系统,加上数据实采,延伸到控制端,将全部数字透明化,规避供应链风险。对此,郏总具体解释道:“首先,内部来说,信息流的打通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时时监控,减少因任何设备的停机而造成的损失。此外,还可籍此完成对设备能耗的数字化管理,进一步厘清数据方向,降低成本。从质量角度来看,最终结果所展现的质量数据可以清晰地表明问题所在,助力我们真正意义上实现铸造生产的数字化精准管理。然而,‘智能化’过程中我认为最有价值的一点是能够规避供应链中所存在的风险,即风险管理。数字化最大的价值是数据的流动能力,而不是仅仅将实采数据展现在大屏幕上。我们希望做到数字化透明,不仅针对客户,也针对上游供应链,对产品状态的时时把握能够助力于各方规避供应链风险,更深层次的意义在于帮助客户降低了采购的难度与成本,继续发展则可以帮助客户减少库存压力,极大地释放现金流。当数字化服务变得更加真实,市场拓展模式则可变被动销售为主动销售,也为我们与客户之间建立更稳健的供需关系。”
从创新和细节中提炼企业竞争力
无论从资金实力,行业经验,技术水平,设备配置,工厂管理,团队建设,市场营销等某一个方面来谈,艾坦姆合金这家新兴的新型铸造企业都有着拿得出手的优势展现。但当问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郏总思考良久之后表示:我认为我们的核心还是在于基于需求去做科技创新,而我们的能力体现在对细节的控制。”
将“创新”定义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郏总对这个概念有着自己的解读。“其实,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也不断面对着别人面对的所有问题,一条不落。但不同的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思路有所区别。我们之所以摒弃传统的做法,是因为了解它的弊端,创新的目的正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将固有的劣势去除,持续改善。然而,创新也不是一拍脑子的决定,甚至不是投资和转型的必然结果。所谓‘创新’,需要真正专业的团队,懂得专业知识,了解客户需求,掌握材料特性,熟悉场景特点,才有机会得以实现。我始终坚信,铸造是一种真正的科技产品,好的铸造产品是非常复杂的。通俗地讲,毕竟熔炼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头伸进里面看,必须靠技术及实践经验,这些就是必备的认知,也是创新的根源。”目前,艾坦姆合金具备自己的装备创建能力,已申请27项专利,其中2021年申请了10项(全部来自于装备创新,其中已批6项),2022年申请了17项(其中3项是发明专利)。
除了“创新”,郏总更强调细节的重要性。他认为:“半个世纪以来,铸造工艺上的变化已不那么突出,各个企业也都在不断进行设备、材料、与检测方法上的改进,此时,企业间的差距与核心竞争则体现在对‘细节’的把控。我们希望通过对细节的优化,将产品做到极致,当然这依旧需要基于我们对产品本身的认知,继而涉及到我们的核心优势,即如何通过技术手段使之得以实现。以阀门为例,尤其是国产阀门,经常会出现点蚀问题,极大影响了阀门的寿命,这主要因为国内铸造厂在做酸洗完成后会留下一些微观的坑洞,包括制壳中产生的气泡破裂,这些不会呈现在表面,但是会使得酸液残留在里面不断侵蚀,影响产品寿命。我们的做法是在酸洗后通过热浴置换,将浓度最大程度地降解;同时采用高温高压气体喷射,最大程度减少酸的残留,解决点蚀问题。这是细节的思考,也是能力的体现。”
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都在于“创新”,如果每个企业都在旧的路线走,出路只能是恶性竞争,如郏总所说,过去的商业模式过于浪费,出品率低,后道成本高,环境代价更高,因此行业重塑迫在眉睫。 所以,艾坦姆合金将“创新”视为发展的核心动力,不仅体现在产品上,还包括商业模式、检测手段、供应链打造、市场营销概念等等。但必须明确的是,创新的核心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郏总表示:“智能化也好,自动化也好,核心问题都是产品的质量、交期与成本,如何通过技术革新极大优化成本、大幅提升材料性能,缩短并保证交期,这是核心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公司方具有可观的商业价值,行业价值以及社会价值。我们之所以选择改变是因为行业在变,环境在变,我们希望通过行业整合重塑商业格局,降低浪费,在推动行业发展,服务市场的同时,为全球低碳发展贡献绵薄之力。”